日前,中国天眼景区全新打造的非遗旅游体验空间正式亮相,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盛宴。该体验空间的设立,不仅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中国天眼景区非遗旅游体验空间

进入非遗旅游体验空间,仿佛步入了一个传统农耕文化与民族艺术的宝库。在这里,摆放着各式各样农村生活及劳作所需的农具,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无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游客们得以近距离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了解先辈们的辛勤劳作与智慧结晶。


客在挑选创意农具

民族服饰展示区同样吸睛,绚丽多彩、制作精美的布依族、毛南族等民族服饰挂满衣架。这些服饰,不仅是一件件华美的衣物,更是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其精致的刺绣、独特的图案,展示着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沉浸式感受民族服饰之美。


展示民族刺绣背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牙舟陶在体验空间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牙舟陶作品有序陈列,其独特的“冰裂纹”与“窑变”效果,使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尽显古朴典雅之美,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除了静态展示,景区还特别设置了陶瓷制作体验区,游客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自上手揉泥、拉坯、塑形,感受泥土在指尖流转的奇妙感觉,体验牙舟陶制作的独特魅力。


牙舟陶制作体验

一位来自天津市的小朋友乐不思蜀:“原本是冲着中国天眼的科技魅力而来,没想到还能在这儿有如此丰富的非遗体验。亲自参与陶瓷制作和做木工,这种感觉太新奇了。”


磨豆腐体验

在非遗旅游体验空间外,景区还策划了一系列充满趣味的互动体验活动。游客可以参与木工体验,感受农村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体验最质朴的生活方式。


木工体验

“这个非遗体验空间太棒了!”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先生兴奋地说:“制作牙舟陶、锯木柴做手工,这些经历太难忘了,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农耕文化展示

据了解,该体验空间以“天文+非遗”为主题,设置了非遗市集、文创产品展销区、农特产品展销区、牙舟陶工坊、豆腐工坊、鲁班木工坊、茶艺坊、绣娘工坊、直播间、茶吧区等功能区,总面积1419平方米,构建集非遗技艺交流与传承、文化推广、旅游体验、非遗文创、农特产展销、直播带货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是中国天眼景区向游客展示贵州地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窗口。

平塘县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新增非遗旅游体验空间,是中国天眼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后,景区还将不断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持续丰富非遗体验项目,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参与,相信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具特色的旅游服务,助力中国天眼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