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开篇处 万象共生时——解锁“小天马”中的平塘“天”字密码
发布时间:2025-10-31 14:10:29 浏览量: 3370 作者: 刘邦和
锚定“一个目标”:
让“天文+”研学成为核心竞争力
“中国天眼是平塘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我们的所有研学实践,都围绕‘把这一招牌擦得更亮’展开。”平塘县相关负责人直言。基于这一核心认知,该县确立“围绕一个目标兴研学”的思路,构建起“1+3+N”研学产品体系——以“中国天眼 研学首选”天文科普为核心“1”,联动地质探秘、桥梁奇观、非遗传承“3”大特色领域,延伸出民俗文化、农耕体验、美丽乡村等“N”种多元体验,从根源上破解旅游产品同质化难题。

为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平塘针对性开发互补性研学内容: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定向寻找脉冲星”“搜寻引力波”等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的课程,让天文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面向亲子家庭,设计“天眼观测+牙舟陶制作”“天坑探秘+农耕体验”等轻研学路线,兼顾科普与亲子互动;面向高校科研团队,则提供天文台观测协作、地质科考数据支持等专业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已打磨出39门精品研学课程、16条特色研学路线,覆盖从小学到高校的全年龄段需求。

硬件与软件同步发力,是研学旅行落地的关键。在基础设施方面,平塘已建成贵州伟泓、贵州研学教育、天空之桥等10个研学营地(基地),床位数达4500余个,可承接大型研学团队,构建贵州平塘综合研学营地。在师资保障上,全县严格按照研学旅行标准,培养一批管理专业研学教师及专职安全员,确保每一场研学都有专业指导、每一次体验都有安全兜底。

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是研学产业长久发展的基石。平塘深化旅游产业化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平塘县研学旅行行业标准》,从课程设置、师资资质、实践实训、安全保障到评价考核,形成全流程规范体系。“我们通过标准明确‘什么能做、怎么做’,既推动各研学机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也切实解决家长担心安全、学校顾虑质量、企业发愁盈利的‘三方顾虑’。”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塘研学市场良性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依托“三大奇观”:
让“观天探地赏桥”业态更丰富
“单靠天文科普不够,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必须用多元业态留住人。”平塘县相关负责人道出业态培育的核心逻辑。该县以天文、地质、桥梁“三大奇观”为依托,推动“单点资源”向“全域业态”升级,构建起“观天、探地、赏桥”三位一体的旅游体验体系。


在“观天”领域,中国天眼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平塘科学规划景区游线,完善标识系统、游客咨询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如此,该县还引入市场主体,在天文小镇打造“夜景、夜演、夜宿”三位一体的夜间消费聚集区:夜幕降临,《平塘2025年“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系列活动在南仁东广场上演,星空主题餐饮类的“天眼冰淇淋”“天文文创”吸引游客驻足,星空民宿窗外就是璀璨星河,让“夜生活”成为天文旅游的新亮点。


在“探地”领域,平塘国家地质公园的潜力正被深度挖掘。该县以天坑群景区为核心,完善地质科普解说体系,让“大贵州滩”喀斯特地貌成为“活教材”;依托天之境企业,探索“洞穴+”旅游路径,推出“科普+地质探秘游”“科普+洞穴探险游”等产品,与中国天眼形成“白天探地、夜晚观天”的黄金研学组合。

在“赏桥”领域,“天空之桥”的IP价值正加速释放。平塘整合“天桥+峡谷+田园+乡村”资源,深化桥旅融合,将天空之桥景区打造为集主题游乐、文化休闲、研学教育、乡村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同时,贵平高速甲青服务区项目加速推进,未来将成为继天空之桥后,贵州又一个桥旅融合新样板。“我们不仅要让游客‘看桥’,更要让他们‘玩桥’——在桥上体验玻璃栈道、在桥下露营观星、在周边乡村感受民俗,让‘桥’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该负责人说。

聚焦“三大要素”:
让“资源客源服务”保障更有力
“旅游发展,‘有资源’是基础,‘能引来客’是关键,‘留得住人’靠服务。”平塘县相关负责人用“三个关键”概括要素保障的重要性。该县从资源整合、客源拓展、服务提升三方面发力,为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资源整合上,平塘先“摸清家底”,建立“特意性”(如中国天眼、天坑群)和“随意性”(如乡村风光、民俗文化)产品名录,再通过“强优补弱”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首先,将天文科普与地质探秘、桥梁奇观深度绑定,强化“特意性”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其次,通过“非遗进景区”“文化赋能”,让“随意性”资源变“出彩”——水龙表演、毛南猴鼓舞、布依八音弹唱等非遗项目走进天眼景区,牙舟陶制作体验成为游客必打卡项目,让“逛景区”变成“品文化”。

在客源拓展上,平塘采取“内联外拓”策略,既深耕省内市场,更放眼全国。对内,联合荔波、都匀打造“观天眼、赏世遗、游绿博”州内精品线路,对接安顺黄果树、铜仁梵净山,融入“黄小西、吃晚饭”(黄果树—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镇远古城—凤凰古城)省内黄金旅游线;对外,聚焦川渝、两广、长三角等重点客源市场,出台门票减免、团队优惠等政策,联合旅行社开展精准营销。同时,平塘还通过“活动引流”,筹备第九届民间水龙文化节、龙舟赛、“天眼杯”山地自行车赛等活动,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推动旅游热、科普热、研学热、自驾热叠加。

在宣传推广上,平塘创新“线上+线下”模式:线下,在贵南高铁和谐号列车上打造“中国天眼·平塘之旅”主题车厢,让乘客“坐着高铁游平塘”;线上,与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合作,制作“天眼观测”“洞穴探险挑战”等创意短视频,仅今年三季度就产出10余条播放量超百万的作品,有效将网络流量转化为游客流量。区域协作也成为客源拓展的重要助力——平塘已与省外多家旅行社签订文旅合作备忘录,与广西天峨、凤山、乐业、南丹成立“天字号旅游联盟”,与丹寨万达小镇共建贵州南部文旅融合特色小镇创新示范区;目前,全县已与多家线上短视频平台、网红机构,以及多家省内外旅行社、研学机构达成合作,客源渠道持续拓宽。
在服务提升上,平塘从“硬件”和“软件”双管齐下。硬件方面,开通县内外旅游直通车,实现天眼、天坑、天空之桥等景区互联互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行业优强企业落户,壮大旅游市场主体。软件方面,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建立“有投诉、即受理、即反馈、即解决”的快速处置机制;举办导游(讲解员)技能大赛、研学导师培训班,与高校合作引进专业人才,推动旅游服务从“基础服务”向“匠心服务”转变。“去年,我们收到的游客满意度反馈达98.2%,这是对我们服务工作的最大肯定。”该负责人说。

如今,走进平塘、迈向中国天眼景区,将持续扬优势、强融合,主动融入荔波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以“国际天文科普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建设成效,为黔南乃至贵州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平塘力量”。平塘将按照黔南州委州政府的旅游产业化精神,以“天”为媒的旅游发展路径,不仅为资源型地区发展旅游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更让人们看到了贵州旅游“从量变到质变”的强劲势头。
编辑:钟 乾
一审:陆本峰
二审:石国锋
三审:曾祥波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
0854-7316888(旅游咨询)